2023年,日本的新生儿数量降至72万,这个数字在其他国家或许看起来不算少,但对日本来说,这却是一个“历史新低”。一个经济高度发达、生活品质精致的国家,怎么会出现如此低迷的出生率呢?这个问题的根源,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。
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,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便开始走低,到2023年已跌至1.2左右,远远低于2.1的“人口更替水平”。而这一变化,背后折射出的是日本年轻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。尤其是在东京、大阪这样的超级都市,生活成本居高不下,房价高得惊人,教育、医疗等各种费用更是让人喘不过气来。养一个孩子,从出生到上大学的费用往往超过几千万日元,面对这种沉重负担,谁不心生犹豫?此外,日本的职场文化也十分严苛,加班成为常态,年轻人忙到连约会、结婚甚至生育的时间都难以挤出。
尤其是日本对女性的传统期望依然牢牢束缚着她们。很多女性在生育后不得不“告别”职场,选择全职带娃。可是,现在的日本女性并不再满足于这种传统角色,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将事业置于首位,导致生育计划往往被搁置。
展开剩余81%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减少,日本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。2023年,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30%,全球排名第一。这意味着,年轻人数量不断减少,无法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社会保障支持。养老金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,几乎都压在了少数年轻人肩上。企业同样感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困境,创新能力逐渐减弱,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变得更加渺茫。
尽管如此,日本政府并未坐视不管。政府通过出台育儿补贴、延长产假、增加托儿所等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这一局面,但收效甚微。补贴金额与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,显得微不足道;尽管产假有所延长,但职场上对女性的歧视依然存在,许多女性产假归来后发现职位已经被替代。日本的老龄化问题,显然不是靠一两项政策就能轻松跨越的。
如果说日本的72万新生儿是“历史新低”,那韩国的22万则堪称“触底”。2023年,韩国的总和生育率跌至0.72,创造了全球最低纪录。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呢?韩国的生育率已经远低于人口更替水平,若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韩国人口的规模可能会“腰斩”。
首尔的房价高得令人望而却步,普通家庭一辈子的积蓄也难以买下自己的住房;教育资源则成了一场“军备竞赛”,补习班和私教的费用像无底洞,一名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支出,轻松就能达到几亿韩元。如此高昂的花费,谁敢轻易生育更多孩子呢?加上韩国职场普遍存在“996”式的加班文化,年轻人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。
过去,韩国社会重视家族观念,生儿育女被视为“义务”。然而如今,个人主义日益盛行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自己的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,结婚、生育等问题被视作“副业”。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加剧了这种变化,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将事业视为重中之重,家庭和孩子则被推到了次要位置。
生育率降至0.72,这意味着每一代人比上一代少一半以上。韩国人口本就只有5000多万,若按此速度发展,再过几十年,人口可能跌破3000万。学校关门、工厂缺工、军队缺兵,这些问题已不再是危言耸听。政府虽然采取了大规模的生育奖励政策,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,但年轻人依然不为所动。因为这些政策并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根本问题:时间和精力。
相比日韩,中国的2023年新生儿数量倒是让人感到一丝惊喜,约为900万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首先是政策的变化。2016年放开了二孩政策,2021年又出台了三孩政策,2023年推出了更多的生育补贴、产假延长等政策,这些措施让生育率有所回升。
然而,中国与日韩的情况有所不同。中国人口基数大,城乡差距也很大。在大城市里,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地方,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让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;但在一些农村和中小城市,二孩、三孩政策的放开却得到了积极响应,很多家庭也愿意多生几个孩子。此外,政府在补贴、托育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也发挥了一定作用。
不过,不能因此认为中国就完全无忧了。900万的新生儿看似很多,但与过去的数字相比,依然呈现下降趋势。80年代,中国每年出生2000多万孩子,而如今已不到一半。而城市里的年轻人,面临与日韩相似的压力:养育成本高、工作压力大、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孩子。更为严重的是,老龄化问题也在加速。2023年,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接近20%,到2035年可能会超过25%。届时,劳动力短缺、养老压力将愈加严峻,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。
近年来,中国政府出台的延长产假、发放补贴、建设幼儿园、鼓励企业减负等措施,短期内有所成效,但从长远来看,生育问题依然复杂,远不止是金钱问题,还涉及观念、时间和生活平衡的考量。900万虽然是个小小的喘息,但距离实现“人口红利”还远得很。
这一问题,关乎的不仅仅是数字,更关乎每一个家庭、每一个生命的选择。有的人想生却无法生育,有的人有能力生却不愿意生,还有的人咬牙生了孩子,却在养育的过程中身心俱疲。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测,但希望这场人口危机能让各国更加警觉,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之道,不至于让下一代只能在历史的书本上寻找答案。
参考资料:
出生人口反弹并非超低生育率改善: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解读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